腸胃炎導致的腹痛、嘔吐、肚痛,往往不是吃個胃藥、止嘔藥或止瀉藥就會好,之後的照護和腸胃炎飲食調整也很重要。
這篇文章將會同你分享腸胃炎是如何發生的?腸胃炎飲食需要點樣調整?還有最重要的,腸胃炎症狀怎麼舒緩。
內容目錄
腸胃炎是什麼疾病?
腸胃炎(英文:Gastroenteritis)出現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腸胃炎2類,感染性腸胃炎又可細分為病毒性與細菌性腸胃炎。
腸胃炎是一年四季都有機會出現的消化道感染疾病,而上吐下瀉等症狀甚為人所熟悉。
腸胃炎症狀
不論是感染性抑或非感染性,腸胃炎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為腹痛、腹瀉不止和噁心嘔吐。
因應致病原因不同,腸胃炎患者亦有機會出現發燒症狀,此外,發燒、發冷、暈眩、頭痛、肌肉痠痛、大便帶血或帶膿、脫水等都是腸胃炎可能引發的症狀、大部分與食物中毒相似。
腸胃炎多久會好?
通常感染後1-3日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3-7日,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症狀通常會持續1-2日,有些會持續7至10日,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腸胃炎吃什麼好?
腸胃炎急性期可先短暫禁食,或是少量多餐的吃些好消化的食物,例如蔬菜清湯,並搭配電解質沖泡液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待腹瀉減緩後,可開始吃米飯配切碎的雞肉及嫩菜葉。
腸胃炎雖然不舒服,但還是需要足夠的飲食來補充營養素,以利腸道細胞修復。
腸胃炎怎麼舒緩?不可以食腸胃止痛藥嗎?
腸胃炎初發的時候,可以先暫停進食數小時,減少已發炎腸胃的負擔。
腸胃炎時如想舒緩腹痛,可先諮詢醫生意見,再服用腸胃止痛藥。
如想進食或飲水,亦最好每次少量地攝取,避免加劇腹痛。
另外,腸胃炎期間不適當地使用止痾止嘔藥有機會阻礙身體自然排出體內細菌和病毒。
不過可以症狀持續三天或以上為標準,超過了沒轉好就需要求醫,之後務必跟從醫生指示服藥。
*Delish Wellness do not monetize this video. Copyright of this video is not claimed by Delish Wellness. All rights retained by the copyright holder. It will be removed if requested by contacting us.